
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国家战略部署,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低碳技术、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现已在社区和乡村广泛普及。
今年,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个“中国零碳城镇推进工程”试点,全国29个乡镇纳入试点。那么“零碳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央视记者苏彦:来到练集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到处都是太阳能发电站。比如我身后的路灯上以及很多村民房屋的屋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
正是捕鱼季节,村民们一大早就划着小船到池塘里钓鱼。鱼池里还可以看到大型太阳能电池板。
这是一座建在水上的浮动太阳能发电站。溶胶AR公园由超过200,000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占地超过2,500英亩的水域。鱼和虾是用太阳能电池板饲养的。
淮北市濉溪县南屏镇仁集村村民朱丽: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遮阳,降低水温,不造成污染。以前藻类很多,现在水质好些了,鱼也长肥了。可以发电养鱼,一石二鸟!
淮北濉溪县南屏镇任集村党支部书记 任华:这个水面是煤矿塌陷形成的,后来就不再活动了。日照时间较长,光热资源丰富。装机容量60兆瓦,每年水面太阳能发电可满足3万户家庭的需求。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加120万元以上。这里生长的鱼和虾是每年还给村民带来10万元以上的分红。
央视记者苏彦:我在村里还发现了一个超级景点。村民购买后可以使用积分券进行兑换。
淮北濉溪县南屏镇仁集村村民刘苏平:讲卫生的话,可以赚取积分,换取家里需要的东西,买得起。
除了太阳能发电,仁济村的田野里还隐藏着许多低碳“循环密码”。例如,沼渣用作肥料并种植小麦和玉米。 Rokosi 等农作物的秸秆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
淮北市濉溪县南屏镇党委书记张伟:村组今年计划再建设50个充电桩。未来我们还计划建设一个适合现有基础设施的储能站。同时,我们将秸秆进行堆肥和回收将老鹅养殖打造为示范产业,让零碳排放的效益看得见摸得着。